成都特色小吃肥肠粉传人朱登云
朱大师与国际友人的合照
在以味道而闻名世界的天府之国---成都,众名师大厨活跃于酒家饭店,不断的推动和引领着饮食的潮流。然而除此之外,仍有许多的传统小吃艺人,默默无闻的隐身于市井之中,在日复一日的经营里,将成都小吃的精髓传承着延续着,他们不为名动,不为利染,始终保持着那一份低调的态度,始终坚持着传统小吃的正统和严谨之风。在平静的生活中处处彰显着传奇,在世俗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经典。
特色技巧 代代相传
在纷繁的小吃领域,地道的朱记肥肠粉尤为引人注目。肥肠粉第四代传人朱登云老人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早在双流朱家,祖辈便开始从事肥肠粉的经营,久而久之便成为朱氏家族赖以发展的生计,历经上百年的风霜洗礼,代代相传。其中艰辛无数,挑过担子沿街叫卖,摆过摊子迎风沐雨,最终开起店辅,名声鹤起,轰动一方。
那时,小小年纪的朱登云,往往与叔辈亲威一起,逢年过节便挑起锅碗盆瓢,早早来到集市上摆好小摊。然而也正是这摆摊赶会,让肥肠粉走近更多的人们,以致最终给全成都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做老字号就是责任心
老成都小吃是门手艺活,不是一般人能做出那正宗味儿的。老一批的小吃师傅相继去世了,年轻一代继承的很少,也因为工艺复杂很少有人按传统做法做了。
就拿这正宗的老成都小吃肥肠粉来说,在原材料的选择以及制作工艺上都是精益求精的,就是这看起来普通的粉,看似人人都可以打,肥肠也不过是加水煮而已,其实对原材料及技术都有严格的要求,小到一根芽菜、半只辣椒,都需要严格的筛选,才能保证出众的口味。此外,从备料到制作完成要经过的数十道加工工序,一道都不能少。
朱登云意味深长的说到,传统小吃要做的正宗,一是技术,东西小不能省其工,价格低不能省其料;二是精神。技术仅仅是一个基础,做肥肠粉还要更多的感悟与执着,才能让技术发挥作用,才能做出持久的好味道,这也是一个传统小吃手艺人最为自豪和骄傲的一件事;三是责任,朱记肥肠粉做到现在,已经不单单是指望赚多少钱,而是对正宗传统小吃这个声誉的维护,毕竟做了这么多年,在老百姓心目中有这么大的生命力。说到底,这其实就是一种责任。
迎合多元化消费需求
传统小吃手艺是民间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文化艺术的精髓体现。然而,随着工业生产的冲击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我们熟知的老手艺,正在悄悄地远去,甚至消失……
有人说,传统手艺在当代的复兴或消亡,并不取决于人们的意愿,而是取决于手艺本身。那么,这些年代久远的手艺,还有未来吗?它们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呢?
朱师傅给了我们一个铿锵有力的答案:追随市场发展潮流,迎合多元化消费需求。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吃肥肠粉再也不需要等到过节赶会了。各种店面,规模不一的肥肠粉不断出现在成都大街小巷和全国各地。
而朱师傅在继续坚持其精湛技艺的基础上,迎合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使朱记肥肠粉在厚积薄发中实现新的跨越。同时朱师傅敞开大门,广收门徒,使朱记成为了肥肠粉的一个代名词。成都的朱记,而今大都是朱氏家族的作品,都是朱师傅的徒弟或师兄,当看到自已的技术展示出如此魅力,当看到当初一个赶会小吃,如今成为了一个行业,朱登云大师,在喜悦中更多是淡然。
行业价值不断凸显
朱记肥肠粉数次评为四川及成都的名小吃,朱登云大师多次被缴请到南京、上海传授技艺,展示成都小吃文化。更受到了国际友人的关注,可谓集各种荣誉于一生。众多朱记,众多家族中人,在改革开放后,通过肥肠粉赚到了不菲的财富,几乎都已买房置车,安居成都。
“一个小店一年至少要赚50万以上”朱大师说到财富,同样挺淡然的,“这是肥肠粉的利润所决定的,这个行当就是这样的,一斤干粉,打6斤水粉,一斤水粉要煮3到4碗,干粉才3块多一斤,而粉卖6元一碗,你算嘛”文化不高的朱大师说不出太多道理,只是简单表达到利益的实现化。
“登”峰顶而观风“云”
从少年到中年,到如今双鬓斑白的老人,朱大师将肥肠粉的制作技术进一步发挥到了极致。并在朱氏家族中得到了一致的称道!
现在,朱大师已三世同堂,自已也开有多个店,让亲威和女儿在主要打点,积累的财富已让生活绝对舒适无忧。不过闲不住的朱大师仍时常出现在店里,打打粉,做做节子,调下味,和顾客拉拉家常,听听意见,“不能丢啊,三天不练手生”“还有店里要经常看着,年轻人想的不是那么周全,没事看到下放心……”就是这一分严谨,这一份执着,朱记在成都的口碑和味道,始终是行业追捧的对象。
最近朱大师好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那就是同阳光巴士餐饮创业体验式培训网一起合作,设立肥肠粉体验式培训,目的就是将成都的传统饮食文化发扬光大。这也正应了朱大师的名号“登”峰顶而观风“云”。不断挑战,不断改变!
也许,某天,你在成都吃肥肠粉时,见到这样一个充满精神,身材不高的老伯时,不要错过,他就是朱记肥肠粉的正宗传人,更不要错过,如果能吃到他亲冒的粉,一定要细细品味,感悟那一份味道之外的历史沉淀,体验那一份麻辣之中的市井食俗精典!
责编:少琴
相关阅读:
·日式风格的沙县小吃店装修-深夜食堂既视感的沙县轻食2017-09-06 | ·沙县小吃都开到加拿大了,来看看正不正宗?2016-03-26 |
·品沙县小吃,你应该知道的那些民俗文化 2016-03-12 | ·第一代沙县小吃为何败走重庆?2016-03-05 |
·沙县小吃文化城被评为“福建省美食城”荣誉称号2016-03-02 | ·杭州一沙县小吃厨房起火,所幸及时扑灭2016-02-27 |
·寻味|寻找沙县小吃正宗的秘密2016-02-27 | ·沙县:行走中的美食 探寻百年传承小吃2016-02-27 |
·沙县小吃:对失足少年拉一把扶一程2016-01-26 | ·沙县小吃闯江湖的“两把刷子”2016-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