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人乐相森收徒
乐相森,人称“乐大师”,沙县小吃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人。
十多年来,他向众多沙县人教授小吃技艺,学员遍及全国各地,但却从没招过正规弟子。9月25日,“乐大师”举行仪式,正式收原家小吃邓世奇夫妇为徒。这又是为何呢?
期待 “关门弟子”
乐相森出生在沙县糕饼世家。他从小耳濡目染,在众多兄弟姐妹中,他被父亲认定为祖传技术的唯一继承人。
后来,他进了沙县糕饼厂工作。他悟性好,勤奋好学,很快从普通学徒工成长正式工,不久,被推选为厂长。之后,他走上行政岗位,从县商业局干事、副局长,一直到县民政局局长退休。
从政时,在繁忙的公事之余,乐相森从未间断对小吃业的琢磨。1999年,沙县小吃业发展服务中心成立,乐相森成了负责人和主教官。乐相森决心通过传授技艺,让更多沙县人通过小吃走上致富之路。
中心开办以来,乐相森直接培训小吃从业人员1.6万人,他也赢得了“小吃大师”的声誉,学员遍及全国各地。
乐相森把学员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类:初级主要解决小吃业入门问题,中级主要解决小吃制作与经营上档次问题,高级主要解决小吃名厨名家问题。培训学员中除了少部分是中级弟子外,基本上是初级弟子,高级弟子还是空白。乐相森说,高级培训是针对“关门弟子”而言,宁缺勿滥。
今年,乐大师已经64岁了,他后人又没有从事小吃业,心仪的“关门弟子”还没有出现。今年开春,乐相森终于敞开门户,面向社会公开收徒。
传授三件宝
在众多仰慕者中,乐相森为何选择了原家小吃呢?
1998年3月,沙县小吃办动员原家来沙县小吃街开店,老板邓世奇大手笔,一开就是五个店面,而且装修现代时尚,并在沙县第一个使用洋快餐桌椅。
原家小吃在沙县小吃街很快就发展到十三个店面,占了半条小吃街,影响很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原家小吃店、原家小吃总店,发展到原家餐饮管理公司,并向全国连锁发展,成为沙县小吃经营企业的佼佼者。
乐相森说,原家夫妇想拜他为师,实际上是带艺投师,沙县小吃要进一步发展,走公司化运作连锁经营道路,符合餐饮市场发展趋势,应该鼓励,收原家夫妇为徒,不仅有利于沙县小吃的进一步发展提升,他的技艺也后继有人。
拜师仪式上,乐相森向原家夫妇传授了三件宝物。第一件宝物是技术书籍。乐相森投身小吃业四十余载,不断研究新工艺,开发小吃新品种10余种,编写了130多万字的沙县小吃技术书籍。他希望原家夫妇能用理论武装头脑,举一反三,不断前进创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原家夫妇传承的第二件宝物是刀杖等工具,有菜刀、刮刀、大擀杖、小擀杖等成套工具。
制作扁肉,传统工艺是人工木砧肉馅锤打,手工擀皮。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乐相森引进了扁肉机,并使扁肉机多功能化,既做扁肉,又做豆浆豆腐。扁肉机就是乐相森传给原家夫妇的第三件宝物。
为美食锦上添花
邓世奇为何要拜师呢?
他说,原家小吃已具备一定规模,但品牌要经久不衰,一定要有传人。一般的学徒和正规的弟子不同,拜师学艺后,自己就能系统、全面地学到沙县小吃的整套工艺和制作方法。
在2006年举行的首届中国小吃发展论坛上,时任国家商业部部长、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会长的胡平指出:“世界美食在中国,中国美食在小吃,中国小吃看沙县。”沙县小吃已成为一个大产业,截止去年底,沙县小吃业已发展到1.8万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营业额超过40亿元。
乐相森说,做大做强沙县小吃,要改变发展模式,走小吃餐馆化的道路。
原家餐饮的连锁经营模式契合了乐相森的沙县小吃发展构想。乐相森说,收原家夫妇为徒,不仅可以为沙县美食锦上添花,造福一方,而且可以让沙县小吃的领军企业原家餐饮管理公司从沙县、三明起步,走向全国。
责编:少琴
相关阅读:
·日式风格的沙县小吃店装修-深夜食堂既视感的沙县轻食2017-09-06 | ·沙县小吃都开到加拿大了,来看看正不正宗?2016-03-26 |
·‘山寨版’沙县卤肉蛋,虽山寨,也美味..2016-03-18 | ·沙县板鸭如何一年卖出百万只的方法2016-03-18 |
·品沙县小吃,你应该知道的那些民俗文化 2016-03-12 | ·第一代沙县小吃为何败走重庆?2016-03-05 |
·沙县小吃文化城被评为“福建省美食城”荣誉称号2016-03-02 | ·杭州一沙县小吃厨房起火,所幸及时扑灭2016-02-27 |
·寻味|寻找沙县小吃正宗的秘密2016-02-27 | ·沙县:行走中的美食 探寻百年传承小吃2016-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