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六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小吃资讯 >浏览文章

沙县小吃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人乐相森收徒

2013/2/5 8:21:53 来源:沙县政府网
0

  乐相森,人称“乐大师”,沙县小吃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人。
  十多年来,他向众多沙县人教授小吃技艺,学员遍及全国各地,但却从没招过正规弟子。9月25日,“乐大师”举行仪式,正式收原家小吃邓世奇夫妇为徒。这又是为何呢?
  期待 “关门弟子”
  乐相森出生在沙县糕饼世家。他从小耳濡目染,在众多兄弟姐妹中,他被父亲认定为祖传技术的唯一继承人。
  后来,他进了沙县糕饼厂工作。他悟性好,勤奋好学,很快从普通学徒工成长正式工,不久,被推选为厂长。之后,他走上行政岗位,从县商业局干事、副局长,一直到县民政局局长退休。
  从政时,在繁忙的公事之余,乐相森从未间断对小吃业的琢磨。1999年,沙县小吃业发展服务中心成立,乐相森成了负责人和主教官。乐相森决心通过传授技艺,让更多沙县人通过小吃走上致富之路。
  中心开办以来,乐相森直接培训小吃从业人员1.6万人,他也赢得了“小吃大师”的声誉,学员遍及全国各地。
  乐相森把学员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类:初级主要解决小吃业入门问题,中级主要解决小吃制作与经营上档次问题,高级主要解决小吃名厨名家问题。培训学员中除了少部分是中级弟子外,基本上是初级弟子,高级弟子还是空白。乐相森说,高级培训是针对“关门弟子”而言,宁缺勿滥。
  今年,乐大师已经64岁了,他后人又没有从事小吃业,心仪的“关门弟子”还没有出现。今年开春,乐相森终于敞开门户,面向社会公开收徒。
  传授三件宝
  在众多仰慕者中,乐相森为何选择了原家小吃呢?
  1998年3月,沙县小吃办动员原家来沙县小吃街开店,老板邓世奇大手笔,一开就是五个店面,而且装修现代时尚,并在沙县第一个使用洋快餐桌椅。
  原家小吃在沙县小吃街很快就发展到十三个店面,占了半条小吃街,影响很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原家小吃店、原家小吃总店,发展到原家餐饮管理公司,并向全国连锁发展,成为沙县小吃经营企业的佼佼者。
  乐相森说,原家夫妇想拜他为师,实际上是带艺投师,沙县小吃要进一步发展,走公司化运作连锁经营道路,符合餐饮市场发展趋势,应该鼓励,收原家夫妇为徒,不仅有利于沙县小吃的进一步发展提升,他的技艺也后继有人。
  拜师仪式上,乐相森向原家夫妇传授了三件宝物。第一件宝物是技术书籍。乐相森投身小吃业四十余载,不断研究新工艺,开发小吃新品种10余种,编写了130多万字的沙县小吃技术书籍。他希望原家夫妇能用理论武装头脑,举一反三,不断前进创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原家夫妇传承的第二件宝物是刀杖等工具,有菜刀、刮刀、大擀杖、小擀杖等成套工具。
  制作扁肉,传统工艺是人工木砧肉馅锤打,手工擀皮。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乐相森引进了扁肉机,并使扁肉机多功能化,既做扁肉,又做豆浆豆腐。扁肉机就是乐相森传给原家夫妇的第三件宝物。
  为美食锦上添花
  邓世奇为何要拜师呢?
  他说,原家小吃已具备一定规模,但品牌要经久不衰,一定要有传人。一般的学徒和正规的弟子不同,拜师学艺后,自己就能系统、全面地学到沙县小吃的整套工艺和制作方法。
  在2006年举行的首届中国小吃发展论坛上,时任国家商业部部长、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会长的胡平指出:“世界美食在中国,中国美食在小吃,中国小吃看沙县。”沙县小吃已成为一个大产业,截止去年底,沙县小吃业已发展到1.8万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营业额超过40亿元。
  乐相森说,做大做强沙县小吃,要改变发展模式,走小吃餐馆化的道路。
  原家餐饮的连锁经营模式契合了乐相森的沙县小吃发展构想。乐相森说,收原家夫妇为徒,不仅可以为沙县美食锦上添花,造福一方,而且可以让沙县小吃的领军企业原家餐饮管理公司从沙县、三明起步,走向全国。

 

 

责编:少琴

关键字:

网友评论:


小吃盘店招工置顶信息
 
 
更多信息小吃转让盘店
 
更多信息小吃招工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