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小吃虬城打擂--海峡两岸小吃大比拼现场直击
![]() |
评委品尝小吃。 |
![]() |
拉面细得可以点着火。 |
12月9日上午,沙县沙阳乐园大广场。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2006年首届中国(沙县)小吃节暨海峡两岸小吃邀请赛的重头戏之————海峡两岸小吃大比拼在这里举行。
这场活动由福建海峡电视台和台湾东森电视台在两岸同时现场直播,因此人气格外旺盛。
广场一侧两根高大的凤凰柱之间临时搭起一座气势巍峨的古典擂台。正中屏风以龙凤底纹衬出“勺扬天下”几个狂草大字。两侧彩色龙凤旗幡迎风猎猎飘扬。古香古色的青铜鼎、镶着牙边的三角旗点缀着台上台下,使这座擂台格外古香古色。台下坐着几个各种颜色服装方队的观众,不时挥动手中彩色塑料充气棒,呐喊着为台上的选手助威。
第一回合登台亮相的是来自兰州的拉面大王厉恩海和沙县小吃业主林国清,比赛的项目都是他们独门绝活拉面及豆腐丸。选手在主持人介绍下上场,走到设在擂台前两侧的操作台前就位。鼓手擂动战鼓,满场雀跃。三通鼓响之后,两人立即手脚利索地操作起来。这边,号称天下无敌手的拉面大王把一团面在案板上搓、揉了一阵,然后用手一抻,拉成一米多长,对折起来再拉,如是一条变两,两条变四,四变八,八变十六,一直拉下去,一会儿在胸前平拉,一会儿甩到头顶,绕过脑后抻拉,上下翻舞,看得人眼花缭乱。不一会儿,手中的面团已经变成上万条细线,千丝万缕,如春蚕银丝,似少女细发,据英国权威计量部门检量,直径仅0.00001毫米。他告诉观众,这面丝已达209万股,没有中断,总长度达万里,相当于山海关到嘉峪关。接着他为观众表演了用手中的面线穿针,只见他把20根面线揉在一起,非常顺利地从针眼中穿过。据说,他就是以这一招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在英国时一次穿过18根,在上海一次穿过19根,在沙县又创下一次穿过20根新纪录。最后,他扯下几根面线,用打火机一点,竟立即烧着。他的表演具有艺术性,又有可看性,神乎其技,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就在拉面大王的表演夺去全场观众眼球的同时,那边的林国清不声不响地把豆腐捣成泥,以肉末、虾仁、红菇剁成细馅,调入佐料,包在豆腐作皮的丸子里,一个个大小均匀,圆溜溜、白嫩嫩、鼓嘟嘟,放入汤锅里煮熟,再放上葱花。那颜色,那味道,真是令人叫绝。10分钟时间到,锣声响起,两位选手将他们的作品装入细瓷碗里,由礼仪小姐送到评委跟前,请他们品尝打分。
第二回合上台比武的是台湾孟庆江的龙凤手工大水饺和沙县傅红萍的肥姐烧麦。鼓声响后,台湾选手立即在案板上和面,搓揉成团,放在一旁醒面。接着,将精牛肉切细、捏团,抓在手上朝案板反复摔打。他说,肉馅只有经过反复摔打,蛋白才能充分释放出来,吃着爽滑。接着在肉馅中加入葱白、细虾仁、荸荠,调匀后将面团掰成一个个小球,擀成饺皮,包入肉馅,用手指轻轻一捏,就成了饺子。放入滚汤中稍煮即熟,个个晶莹剔透,皮薄馅大,味道清香。那边的肥姐将面粉调入薯粉,加水揉成面团,擀成一张张纸样的薄片,再用肉末、虾仁、香菇剁碎,调入粉丝做馅,包成一个个圆形烧麦,放入蒸笼里蒸熟。起锅,蘸上豆豉油。由于这种烧麦皮太薄,不能久放,更不能重新加热,必须现烧现卖,所以得名烧麦。锣声响起,双方选手都把煮好的食品装盘由礼仪小姐送给评委品尝打分。
第三回合登台交锋的是来自台南的陈国源担子面和江苏张士洪的常熟泥烤鸡。泥烤鸡又称叫化子鸡,选手将预先杀好的鸡放在加入卤料的汤锅里卤煮,让它入味,然后捞起,用荷叶裹包,外面再用红泥巴裹实封好,放入炭炉里烘烤。这样烘烤的鸡外脆里嫩,香气四溢。担子面是台南渔民的街头小吃,常由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叫卖,因此得名。担子面最讲究的是卤酱和汤料,卤酱是用猪后腿肉慢火熬制10小时以上,汤料则是用猪骨头文火熬制10小时以上,让其中的味道全部释放出来。由于比赛时间只限10分钟,这些卤酱和汤料都是在赛前事先烹制好的。选手在台上只演示了手工制作面条和烹煮担子面,他动作迅速,一分钟能做10碗面条。
第四回合是泉州刘青海的海鲜狮子头与沙县李贤锦的李记蒸饺比拼。只见刘青海娴熟地将一条鱼剖腹、去鳞、斩头、除去骨刺。再把鱼肉剁成肉泥,调入淀粉、葱白、鲜椒,捏团入油锅烹炸,起锅后个个亮锃锃、金灿灿,外酥里嫩,涂上酱料,鲜香爽口。与此同时,李贤锦也用温水和面,搓揉成团,放在一旁醒面。接着剁肉馅,包饺子。他包的饺子造型各异,有的像小鼠,有的像白兔,有的像花朵,个个光鲜亮丽,叫人垂涎欲滴。然后放进蒸笼里蒸熟,用蒸可以确保原汁原味,造型不变,外观美,口感好,清香嫩滑。
经过评委当场品尝打分评选,厉恩海的拉面获得最佳表演奖;台湾龙凤手工大水饺荣获最佳创意奖;沙县李记蒸饺获最佳造型奖;沙县林国清豆腐丸获最佳口感奖。其他选手的作品都获得优秀奖。
两岸小吃擂台刚鸣锣收兵,广场另一边的千人包扁肉大赛又击鼓开场。1208名选手象征着12月8日是每年的中国(沙县)小吃文化节。身穿各种颜色服装选手组成的图案是沙县小吃的注册商标图案。方阵前几名身穿厨师服装的小吃业主在面前的案墩上使劲搥打扁肉馅。主持人刚宣布完比赛开始,一千多人的双手同时迅速行动起来,只见无数手指翻飞起落,一只只包好的扁肉随手扔进一旁的塑料袋中。3分钟后,赛场响起锣声,比赛结束。工作人员经过现场点数,获得冠军的选手是陈玉金,成绩为268只。
整个比赛的场面通过赛场一旁的电视直播车和卫星,将信号传送到海峡两岸的电视台,向两岸人民播放。通过电视这个现代化的传媒,使两岸人民在第一时间收看到这场别开生面的小吃擂台赛。两岸人民也通过小吃找到一脉相承的饮食文化渊源。
本报记者李桂清/文周志鸿/图
相关阅读:
·日式风格的沙县小吃店装修-深夜食堂既视感的沙县轻食2017-09-06 | ·沙县小吃都开到加拿大了,来看看正不正宗?2016-03-26 |
·品沙县小吃,你应该知道的那些民俗文化 2016-03-12 | ·第一代沙县小吃为何败走重庆?2016-03-05 |
·沙县小吃文化城被评为“福建省美食城”荣誉称号2016-03-02 | ·杭州一沙县小吃厨房起火,所幸及时扑灭2016-02-27 |
·寻味|寻找沙县小吃正宗的秘密2016-02-27 | ·沙县:行走中的美食 探寻百年传承小吃2016-02-27 |
·沙县小吃:对失足少年拉一把扶一程2016-01-26 | ·沙县小吃闯江湖的“两把刷子”2016-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