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六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小吃资讯 >浏览文章

厦门集美灌口美食广场紧锣密鼓建设中

2006/12/11 16:39:20 来源:厦门日报
0
日前,记者来到集美区灌口镇采访时,看到灌口美食广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据了解,该美食广场将于两个月后投入使用,这是集美弘扬小吃文化的又一力作。

    集美的小吃,是福建饮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可谓琳琅满目,品尝后令人赞不绝口。据统计,集美的小吃达上百种,加工方法多样,原料独具特色,在灌口、杏林、后溪等地的大街小巷,只要你走上三五步,就能瞅见个摆弄小吃的摊点。那么,集美的小吃能否成为大产业?     

    缺乏商标意识,只能小打小闹     

    集美小吃虽多,但都处于小打小闹的地步。集美小吃著名的有灌口卤鸭,其经营者周吉和、周吉来兄弟继承父亲周文鲁的手艺,至今已有20年历史。兄弟俩以其独特的配方和加工方式,制作出来的卤鸭色香味俱全。灌口匙仔炸熬大面(蚵仔煎外包大面)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被称为厦门最早的“方便面”。灌口顶许狗肉店,选用壮年鲜活农家土狗,加上纯中药配方,用工精细,温火慢炖,香溢四方,在集美辖区内负有盛名。灌口猪蹄膀,以黑毛壮猪前脚为主料,配祖传秘方,经烈火速炸、高压、烹调,所制作的猪蹄膀色泽金黄,香味四溢,皮嫩肉鲜。灌口爆烤鸭,将农家正番公鸭用新型高压锅炉加工,色泽金黄,芳香诱人。灌口盐鸡盐鸭,采用土鸡、土鸭为原料,用陈年老姜垫底,文火煲烤,出锅鸡鸭形状完好,咸香适宜。

    然而多年来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集美小吃“养在深闺人未识”,大部分经营户缺乏商标意识,上百家集美小吃已注册商标的不超过10家。大部分集美小吃只有周边的居民知道并喜好,一步之遥的同安或者岛内,则知者甚少。     

    缺乏政策扶持,形不成大气候     

    在某些人眼里,小吃太小,没有大酒楼气派和来钱快,所以小吃像个爹不痛娘不爱的弃婴,生长受到限制,成不了大气候。同为小吃,沙县的小吃是怎样成为一个大产业呢?据了解,沙县小吃已成为该县的一块金字招牌。2005年12月,沙县小吃成为福建省著名商标。随着外出做小吃的沙县人越来越多,沙县县政府对小吃行业也越来越重视,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小吃文化,每年的12月8日是沙县的小吃文化节,食客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兴高采烈地感受这里的小吃氛围。

    看来,相关部门要以沙县为借鉴,在这方面多动动脑筋,把集美的小吃做大做强,并以此为抓手,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把小吃当成大产业来抓   

    其实小吃不小,其中大有文章可做。仅以集美家喻户晓的“味友鸭肉线面”为例。原来的味友经营场所不是很明显,在路边和屋顶只有两块不显眼的广告牌,这给慕名而来的食客带来极大的不便。后在集美工商局及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有了注册商标,更易于宣传自己的名小吃,从而使自己的小店不断壮大、发展,走上了品牌小吃之路。

    如今,味友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原来的经营场所已容纳不下这么多的客人。现已在隔壁一幢楼房承租900平方米做店面,从单纯经营鸭肉线面向酒楼方向发展。“味友鸭肉线面”每年交纳给国家的税收是40多万元,并解决了80多人的就业问题。

    “味友鸭肉线面”的做大仅仅是集美小吃发展的一个例子,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所有的小吃业者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出台优惠政策,走出去宣传推介,那么侨乡集美的小吃,将越做越大,迎来辉煌的明天。(记者 杨继祥 集美记者站 官文捷)

关键字:

网友评论:


小吃盘店招工置顶信息
 
 
更多信息小吃转让盘店
 
更多信息小吃招工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