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六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小吃资讯 >浏览文章

沙县小吃模式启发山西面食

2007/4/29 14:18:08 来源:太原新闻网
0
本报讯  省商务厅日前结束对小吃之乡——福建沙县的考察,认为山西发展面食产业,应当借鉴沙县模式。

    沙县是福建中部一个普通山区小县,自然资源匮乏,小吃不仅是这里的主力产业,而且成为沙县名片。目前沙县有45000人在全国各地经营小吃,安置了全县劳动力的一半,小吃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按照每人每年赚1万元钱计算,一年拿回本县的收入就达到4.5亿元。

    沙县“小吃办”与小吃发展中心、小吃同业工会合署办公,下设机构到乡村,并在1997年注册了沙县小吃商标,并成为福建省著名商标。2005年沙县被授予“中国小吃之乡”。作为当地一年一度的美食盛会,沙县小吃文化节已举办了10届,2005年,县政府以800万元邀请央视“同一首歌”赴沙县演出,今年组织1500人共同包扁肉(南方饺子),并申请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沙县农民可以免费进入小吃学校,学习小吃制作、经营、管理、维权等多种知识,15天后,就能出外开小吃店。为了解除出外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县政府开办学校招收“留守孩子”,照顾其学习和生活。相关部门还以出外创业人员经历改编拍摄电视剧《走出廊桥》,建立民俗博物馆,挖掘小吃文化。目前沙县小吃已有十多个品种走向全国,农民不用搬砖卖苦力,就成了自食其力的买卖人,沙县发展模式值得包括山西在内的北方面食大省深思。

    中国烹饪协会苏秋成说,沙县模式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拓宽了就业空间,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省商务厅改革处李韶宇处长表示,就品种、口味、质量等条件而言,沙县小吃并没有什么特别,它之所以走遍全国,驰名中外,是因为小吃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形成了培训、生产、销售的产业化模式。农民在最短时间里掌握了一技之长,然后做夫妻小吃、开家庭门店,成本低,规模小,但赢利可观。

    专家表示,与沙县小吃相比,山西面食地域鲜明,文化内涵深厚,技艺和资源优势明显,目前缺少的是实际行动或针对性的规划、具体的开发细则。中国烹饪协会建议,山西应加强对山西面食发展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坚持举办中国国际面食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山西面食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山西面食影响力和竞争力。

关键字:

网友评论:


小吃盘店招工置顶信息
 
 
更多信息小吃转让盘店
 
更多信息小吃招工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