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模式启发山西面食
沙县是福建中部一个普通山区小县,自然资源匮乏,小吃不仅是这里的主力产业,而且成为沙县名片。目前沙县有45000人在全国各地经营小吃,安置了全县劳动力的一半,小吃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按照每人每年赚1万元钱计算,一年拿回本县的收入就达到4.5亿元。
沙县“小吃办”与小吃发展中心、小吃同业工会合署办公,下设机构到乡村,并在1997年注册了沙县小吃商标,并成为福建省著名商标。2005年沙县被授予“中国小吃之乡”。作为当地一年一度的美食盛会,沙县小吃文化节已举办了10届,2005年,县政府以800万元邀请央视“同一首歌”赴沙县演出,今年组织1500人共同包扁肉(南方饺子),并申请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沙县农民可以免费进入小吃学校,学习小吃制作、经营、管理、维权等多种知识,15天后,就能出外开小吃店。为了解除出外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县政府开办学校招收“留守孩子”,照顾其学习和生活。相关部门还以出外创业人员经历改编拍摄电视剧《走出廊桥》,建立民俗博物馆,挖掘小吃文化。目前沙县小吃已有十多个品种走向全国,农民不用搬砖卖苦力,就成了自食其力的买卖人,沙县发展模式值得包括山西在内的北方面食大省深思。
中国烹饪协会苏秋成说,沙县模式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拓宽了就业空间,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省商务厅改革处李韶宇处长表示,就品种、口味、质量等条件而言,沙县小吃并没有什么特别,它之所以走遍全国,驰名中外,是因为小吃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形成了培训、生产、销售的产业化模式。农民在最短时间里掌握了一技之长,然后做夫妻小吃、开家庭门店,成本低,规模小,但赢利可观。
专家表示,与沙县小吃相比,山西面食地域鲜明,文化内涵深厚,技艺和资源优势明显,目前缺少的是实际行动或针对性的规划、具体的开发细则。中国烹饪协会建议,山西应加强对山西面食发展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坚持举办中国国际面食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山西面食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山西面食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关阅读:
·日式风格的沙县小吃店装修-深夜食堂既视感的沙县轻食2017-09-06 | ·沙县小吃都开到加拿大了,来看看正不正宗?2016-03-26 |
·‘山寨版’沙县卤肉蛋,虽山寨,也美味..2016-03-18 | ·沙县板鸭如何一年卖出百万只的方法2016-03-18 |
·品沙县小吃,你应该知道的那些民俗文化 2016-03-12 | ·第一代沙县小吃为何败走重庆?2016-03-05 |
·沙县小吃文化城被评为“福建省美食城”荣誉称号2016-03-02 | ·杭州一沙县小吃厨房起火,所幸及时扑灭2016-02-27 |
·寻味|寻找沙县小吃正宗的秘密2016-02-27 | ·沙县:行走中的美食 探寻百年传承小吃2016-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