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路在何方
中国凡历史悠久的城市,都有自己的“招牌小吃”,也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简单食品,不仅使人过腹不忘、回味无穷,而且也常常体现了这个城市人的习性和嗜好、民风与性格。
12月8日,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沙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小吃与旅游文化发展高层论坛在沙县举行,小吃文化的挖掘,小吃品牌的打造以及与旅游结合的“大小吃概念”成为谈论焦点。小吃与文化
小吃在沙县民间具有浓厚的文化基础。
沙县小吃创于汉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旺在当代,至今仍保留着古老汉族传统文化的特点,被誉为古代汉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沙县小吃深蕴汉唐饮食文化特点,又受古代福建居民的饮食习俗影响,尤以风味独特、做工精细、品种繁多、方便快捷、清淡养生和经济实惠而闻名遐迩。
改革开放以来,在沙县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沙县人民闯荡南北,沙县小吃扬名四海。2003年12月8日,中国饭店协会授予沙县“中国小吃之乡”称号,2006年12月8日,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沙县“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称号。
今年,全县外出经营沙县小吃有1.8万户,5.2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2%和农村劳动力的58%,并带动周边地区城乡从事沙县小吃业人数近万人,沙县小吃产业年营业额将超过35亿元,年纯收入达6亿元以上,沙县小吃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形成大产业辐射全国。
然而,也正因为沙县小吃形成了品牌效应,其背后文化元素的挖掘也就更显迫切。黑龙江商学院副院长杨铭铎教授认为,文化是美食的灵魂,美食是文化的体现,美食只有与文化结合在一起才有永久的生命力。在美食产业中文化是先导,只有文化引领的美食才能称得上名吃,才是有价值的美食。
沙县小吃企业中的大多数仍处在单、散、小、弱状态,这就决定了沙县小吃文化的发展,必须依靠政策保护、资金扶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通过打造标准化的名吃街、名吃城为目标,实现小吃文化的有效聚集。
可喜的是,沙县做出了探索,兴建了总投资2.6亿元的沙县小吃文化城,文化城的设计采用中国古典徽(渝)派园林设计手法,将建筑和谐地融入淘金山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大景区之中,展现沙县这一闽中悠久历史和饮食文化古城的风貌,将汇聚数百种沙县小吃,展示“中国小吃之乡”、“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的各种绝艺风采。
沙县小吃文化的开发和发展,必须着眼于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荟萃,让旅游者在享受各地各民族异彩纷呈的饮食习俗和美味佳肴的同时,进而感受到沙县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古朴的民族风情。这正成为沙县上上下下的共识。小吃与品牌
在沙县小吃发展的初始阶段,沙县小吃靠的是秉承“一元进店,三元吃饱”的经营传统,深受普通民众的欢迎。
县里看准了小吃行业的发展前景,为沙县小吃业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将群众自发、零散的经济活动,因势利导、规范操作,做大规模、形成合力,沙县小吃已经发展成为开店过万、产值十亿元的重要产业。“沙县小吃现象”,成为发展区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良策。
走品牌的路自然艰辛,但沙县人迎难奋进。在依托沙县小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县里设立了专门机构、发挥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的自律作用、协调指导品牌建设,并且申请注册“福建沙县小吃”服务性图形商标,用法律来保护沙县小吃的风味及信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沙县开展了品牌认定,来提升品牌知名度。沙县已有6家酒店获“福建餐饮名店”,63种小吃获“福建名小吃”,30个小吃品种获“中华名小吃”称号。如今,小吃不仅成为沙县的“城市名片”,而且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区域餐饮品牌。
但是,沙县小吃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行业管理、经营标准、品牌运作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进一步规范经营、提升档次,如何加强品牌管理,打造全国性知名品牌,仍旧是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沙县小吃”这个行业商标是由地方名加上行业名构成的,作为一种地理标记或集体商标,很容易被冒用,损害沙县小吃的品牌形象。沙县小吃这块招牌就像一块公共用地,哪一家小吃店都能使用,可是谁都不会像爱护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样看护它。
要警惕沙县小吃集体商标引发“公地悲剧”!云南大学于干千教授说,“沙县小吃”这个招牌让所有使用的人都得到了利益,但是一旦出现危机,所有的使用人都会受到连累。
在这样的背景下,维护“福建沙县小吃”最好的方式就是,企业要依托“沙县小吃”,但更要突出自有品牌,给顾客“某某沙县小吃”的完整概念,而不是笼而统之的福建沙县小吃。
目前一些有前瞻眼光开分店的沙县小吃业主,多不再简单以福建沙县小吃为店名,如:罗氏小吃店、沙县“原家小吃”、津福小吃。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自创品牌,树立特色,另外也防止“沙县小吃”集体商标在信誉受损时受牵连。
沙县小吃的成功,是小吃本身的内在属性帮助其最初发展壮大,并在县里的推动下逐渐形成区域知名餐饮品牌。沙县小吃在品牌提升上仍有巨大的空间,加快制定沙县小吃地方质量标准,依托行业协会监督实施,依然任重道远。小吃与旅游
做好小吃与旅游结合的文章,可以使沙县小吃与旅游产业相得益彰。
沙县小吃在千百年的烹饪实践中,形成了自己迥异的风格、独特的口味。如何把文化内涵丰富的小吃与旅游很好地结合起来,打造独特的小吃文化旅游项目是值得沙县关注的一个问题。
今年的小吃节,沙县第一次尝试把小吃和旅游文化结合办节,在小吃文化节上融入了旅游元素,实现了小吃搭台、文化推动、旅游提升、经济唱戏、扩大参与、推进发展的目标。
闻名全国的小吃资源,显然是开发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食品报主任记者刘尊哲认为,沙县利用独有资源重点培育小吃文化游,是比较明智的拓展项目,也是弘扬小吃文化、促进旅游发展的一次良机。
“食、住、行、游、购、娱”,在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中“食”是第一位的。小吃题材的旅游完全可以成为人们出游的动机。因为饮食本身就是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吃可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
其实,小吃文化游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现在很多旅游胜地也都有独特的地方小吃,旅游者也都乐此不疲地游着、吃着、带着。但这些小吃似乎没有刻意的大力开发,更缺乏大手笔的策划。
以小吃文化带动旅游业的模式,显然值得一试。建设沙县小吃文化城,多达几百种的沙县小吃集中在小吃城里,吸引旅游者来品尝,形成固定的模式和品牌,同时,体验沙县这一闽中悠久历史和饮食文化古城的风貌。沙县在这方面仍然是敢拼敢上。
沙县精美丰富的小吃,正在开发成旅游项目。我们共同期待这样的惊叹:看小吃、品小吃、购小吃,居然也能做出旅游……
责编:橙堡
相关阅读:
·日式风格的沙县小吃店装修-深夜食堂既视感的沙县轻食2017-09-06 | ·沙县小吃都开到加拿大了,来看看正不正宗?2016-03-26 |
·‘山寨版’沙县卤肉蛋,虽山寨,也美味..2016-03-18 | ·沙县板鸭如何一年卖出百万只的方法2016-03-18 |
·品沙县小吃,你应该知道的那些民俗文化 2016-03-12 | ·第一代沙县小吃为何败走重庆?2016-03-05 |
·沙县小吃文化城被评为“福建省美食城”荣誉称号2016-03-02 | ·杭州一沙县小吃厨房起火,所幸及时扑灭2016-02-27 |
·寻味|寻找沙县小吃正宗的秘密2016-02-27 | ·沙县:行走中的美食 探寻百年传承小吃2016-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