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农民闯天下 “沙县小吃”富一方
县政府边买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房,这是福建沙县南阳乡木科村村民游小明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在外面经营了三四年“沙县小吃”后,今年7月他如愿买下了每平方米5000多元的三室一厅新房。
“‘沙县小吃’带动了很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外出发展,改变了很多农民的生活。”31岁的游小明说。
记者从6日至10日举行的2009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获悉,截至今年11月,像游小明这样外出经营“沙县小吃”的有5.2万多人,约占沙县人口的22%和农村劳动力的63%,开了1.8万多家“沙县小吃”店;在周边地区城乡经营“沙县小吃”的还有近万人。
“沙县从事小吃产业的大部分是农民,他们很多人已经完成了转型,成了小业主。”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乔杰接受记者采访说,沙县借“沙县小吃”探索出了解决农民就业、农民进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模式。
“镇里大部分人都出去做小吃,我算是出去晚的了。”沙县富口镇的陈美兰在8日举行的“沙县小吃制作技艺竞赛”中,一边熟练地包着扁肉,一边对记者说,之前在家种水稻,前年开始和丈夫、公公到江苏常州开小吃店,今年则到上海,每年都能赚个几万元。
和陈美兰刚刚铆足劲儿往外走不同的是,夏茂镇的谢昌辉在全国多个城市奔波了近10年后,靠着经营小吃赚到的第一桶金回到沙县开了家药店。像他这样外出经营小吃业获益转而回乡创业的农民也不少。“沙县小吃”改变了许多沙县农民的生活方式。
“家里还有3亩地,但都给别人种了。”已经是“城里人”的游小明说。他的小吃店还雇了广西、湖南来的3个农民工。“这样我们轻松些,也给别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2006年,游小明外出经营“沙县小吃”时没想这么多。当时他当电焊工月收入仅1000多元,手头紧巴巴的。眼看着堂哥堂叔在广东等地开小吃店,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县里又鼓励大家外出经营,他禁不住加入了“沙县小吃”从业大军。从广东到北京再到广东,他的夫妻店越开越兴旺,“一年赚10多万没问题。”
据沙县政府提供的数据,“沙县小吃”产业年营业额超过36亿元,年纯收入达6亿元以上,农村居民60%以上的收入来自小吃业。
“现在小吃店发展势头不错,我计划多开几家。”腰包鼓起来的游小明渐渐有了“野心”,他说,“县政府对小吃扶持力度很大,我们很有信心把‘沙县小吃’做好。”
责编:心雨
相关阅读:
·日式风格的沙县小吃店装修-深夜食堂既视感的沙县轻食2017-09-06 | ·沙县小吃都开到加拿大了,来看看正不正宗?2016-03-26 |
·‘山寨版’沙县卤肉蛋,虽山寨,也美味..2016-03-18 | ·沙县板鸭如何一年卖出百万只的方法2016-03-18 |
·品沙县小吃,你应该知道的那些民俗文化 2016-03-12 | ·第一代沙县小吃为何败走重庆?2016-03-05 |
·沙县小吃文化城被评为“福建省美食城”荣誉称号2016-03-02 | ·杭州一沙县小吃厨房起火,所幸及时扑灭2016-02-27 |
·寻味|寻找沙县小吃正宗的秘密2016-02-27 | ·沙县:行走中的美食 探寻百年传承小吃2016-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