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六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小吃资讯 >浏览文章

馄饨是砖头拌面是钢筋 沙县小吃垒出大市场

2006/8/15 8:45:39 来源:四川政协报讯
0

面对“土掉渣烧饼”、“鲜奶大麻花”等众多外来小吃在省城来去匆匆的“短命”,两年来,福建沙县的经营者们却靠着“一家一店”的原始繁殖方式,发展到50多家,并逐步辐射到其他城市。

  如今,走在济南的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到“福建沙县蒸饺王”的影子。不大的店面、黄底红字的招牌,蒸饺、拌面、扁肉(馄饨)、河粉和各类炖罐以及操着南方口音的店员,这一切都成了沙县小吃的构成元素。

  9日中午,记者恰好来到文化路上一家这样的小店吃饭,店内人头攒动,店员来回穿梭在不大的空间内。3元一屉的蒸饺,2元—2.5元一碗的扁肉(馄饨)特别受本地食客的欢迎。在泉城路上的一家店内,尽管是下午两点多,还是有不少食客。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样一种地方小吃在短时间内“扎根”泉城呢?记者采访了“沙县小吃济南第一人”胡乃春先生。胡先生认为,沙县小吃能得到济南食客如此青睐,是仗着独特的口味。其中蒸饺润滑香甜,扁肉(馄饨)脆嫩有味、嚼劲十足,拌面软滑筋道、香而不腻,炖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这些食品并不贵,一般只要花十几元就可以吃饱。

  曾在南方几个城市经营过沙县小吃的胡先生,希望在北方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于是在2004年他来到济南,在大观园开了第一家沙县小吃,后又改在师范路开了家规模更大的店,生意十分红火。远在老家的亲戚们听说了,便纷纷来投靠他。胡先生便开始了自己的配送生意,专门给这些小吃店配送自己工厂加工的独特面皮。

  后来,胡先生又构想把所有的店面和经营内容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品牌。于是,他根据济南的市场需求,把沙县小吃在济南定位为“蒸饺王”。胡先生解释道:“当初连店名都没有统一规划,这样很难把我们沙县小吃的知名度打出去。我想到山东人对饺子感兴趣,而我们沙县饺子的包法和调料跟山东是不一样的,所以就取名叫蒸饺王。”

  面对“土掉渣烧饼”、“台湾鲜奶大麻花”等小吃风光一时便销声匿迹的现象,胡先生表示这种现象应该不会发生在沙县小吃身上。因为现在沙县小吃在济南是以蒸饺、扁肉为主打,与山东人的饮食习惯相符,同时它在济南已经存在了两年并且还有发展的趋势。现在已经向济南的周边城市发展,在菏泽已经开了五六家了,而济宁的沙县小吃也已开始起步。

关键字:

网友评论:


小吃盘店招工置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