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六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小吃资讯 >浏览文章

夫妻店的幸福生活

2006/12/19 10:29:50 来源:市场与消费报
0
一对同时下岗的夫妇,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阵痛之后,毅然踏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有过失败的辛酸,有过缺乏资金的困惑,但在一项项惠民政策的支持下,他们白手起家,苦心经营,小吃店由38平方米扩展到130平方米,夫妻小吃店里充满着幸福的味道。
  下岗夫妻艰苦创业2000年,陈敏从成都某针织厂下岗。雪上加霜的是,同年其爱人李世军也从某建筑公司下岗了。这一年,他们都才40岁。孩子刚上中学,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生活的正常开支失去了来源,他们的心就像被掏空了一样。
  为了生存,夫妻二人携手踏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收过废品,干过熟食店,但效益都不是很好。最脏最累的活儿是收头发,把从理发店中收的头发一点一点清理干净,他们累得连饭都吃不下去。但为了生活,两个人互相鼓励着,坚持着。
  2003年,他们组建了以下岗职工为主的水电安装服务队。遗憾的是,服务队仅仅运营了7个月,就被两家企业的拖欠给拖垮了。到2004年初,他们已欠外债8万多元,生活彻底陷入了困境。
  一次,孩子在饭桌上问陈敏:“妈妈,为什么咱家的菜里没有肉呢?”夫妻二人对望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泪水却夺眶而出。孩子哪里知道,别说是肉,就是买菜,爸爸妈妈每天都是从市场这头走到那头,挑最便宜的买。
  然而,他们又必须闯过这道关口。陈敏在艰苦的创业路上摸索着前进着。与此同时,国家和社会也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这个特殊的群体。国家相关部门在四川进行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推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以前,职工与企业间只有一纸有名无实的合约,并轨后,企业切断了与职工的联系,支付了经济补偿金,接续了社会保险关系,职工拿到补偿金后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人,可以自谋生路,并享受相应的再就业优惠政策。此外,其他惠民政策也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点亮了一盏明灯。
  就这样,陈敏夫妇在“阵痛”中,体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暖流,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夫妻档越做越火2004年,亲属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主动借给他们一套38平方米的车库做小吃生意,并提供了启动资金。夫妻二人觉得生活又见了光亮。
  他们起早贪黑地干。李世军每天早晨两点起床买菜准备早餐,两口子一忙就是一整天。然而,生意做得还是不尽人意。由于经验不足,他们又一次亏损了。干了三四个月,也不见有转机。二人的心里彻底没了底儿:这下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成都市劳动保障局打来电话,邀请他们免费参加市里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夫妻二人如同见了救星,一头扎进学校。在这里,他们不仅懂得了怎样理财,如何经营。回来后两个月,他们的小吃店出现了转机,回头客越来越多。夫妻二人前堂后灶忙个不停。
  小吃店火了。很多顾客为了就餐而等座位。面对这种情况,只有扩大营业面积,才能增加效益。可是囊中羞涩,两个人左思右想,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突然,他们的眼前一亮:可以到银行申请小额贷款。两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了,没想到,银行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详细讲解了小额贷款的优惠政策。很快,陈敏从商业银行取得了2万元贷款,扩大了营业面积,他们的第二家店顺利开张了。
  “小额贷款就像一场及时雨,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从天而降。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精神动力,让我们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信心。”陈凤敏真诚地表白。
  经过苦心经营,他们的小吃店越来越兴旺,营业规模一扩再扩。今年3月,他们又用这两年挣的钱,把小吃店旁的房子买了下来,设了单间。小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饮水思源。夫妻俩一再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在众人的帮助下获得的,他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他们经常义务为市民修暖气、自来水,通下水,并且年年捐款,送还拣失钱物1万余元。这对下岗夫妇因此获得了“下岗再就业明星”的美誉。
  采访中,陈敏夫妇拿出了他们的“再就业优惠证”。在这个绿色的小本里,记录着夫妻二人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工商、税收全免。抚摸着这个绿色的小本,回想起当初下岗时的情景,两个人不禁感慨万千。
  老板心得
  “心若在,梦就在。抓住这个机遇,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陈敏(本报记者赵彬何棋苏勇)
关键字:

网友评论:


小吃盘店招工置顶信息
 
 
更多信息小吃转让盘店
 
更多信息小吃招工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