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被遗忘的聊城“特色小吃”
在中国共产党聊城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市委书记宋远方曾表示,要充分挖掘聊城优良文化的传统底蕴。其中,聊城传统的特色小吃就是展现其厚重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色各样的地方特色小吃散发着浓烈的传统文化醇香,特别是地方名小吃则集中体现了地方文化之大成,凝聚了地方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由此看来,大力发展地方名小吃对推进弘扬地方文化有重要的作用。2011年9月17日,武大郎烧饼、潘金莲咸菜、十香面、拖板豆腐、烧麦、沙镇呱嗒、范怀梦烧鸽等6种聊城特色小吃落户山东颐正大厦,让更多的人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了解聊城。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除了上述六种特色小吃外,聊城是否还存在其他鲜为人知的地方小吃?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之下,在这座被盈盈湖水环抱的江北水乡还能否觅到她们的倩影?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者寻访:大多已成为记忆
许多游客来到一个城市,一项很重要的旅游内容就是购买一些当地特产,尝尝当地小吃。品尝过一种风味独特的小吃,会令人回味无穷,这个地方也因这种特色的味道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所以特色小吃就成了游客行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举措之一。
据史料记载,在明清时期,发达的商业促进了饮食业的兴旺,运河码头附近和古城内外处处飘荡着烹饪的香气。有两条街堪称令饮食业后人追念的古老街巷,通泰街和楼西大街,那里菜馆林立,小吃荟萃。通泰街位于闸口至菜市口之间,因东昌府通向泰安府比由此路东行而来。这是聊城历史上堪称美食街的著名街巷之一。
另外,古城内的楼西大街也甚是繁华,这条街上的饮食业尤其发达,当初是一条远近闻名的“美食街巷”。从清末到民国期间,这条街上的饭店、小吃店琳琅满目:孟家包子、张家厚饼、任家火烧、薛家油饼、邓家炸糕、八批果子、等等一一俱全,这多多少少代表着老东昌的景色。现今读起这些名字来仿佛还能看到当年满街飘香叫卖声此起彼伏的热闹街市。
聊城籍人士、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吴云涛先生,曾在收集到一份署名为光绪末年“武水醉丐”的手抄唱本《逛东昌》,其中,对古城小吃多有涉猎:“前菜市里出焦枣,后菜市里果木行。茶食饽饽东昌的好,上细果品东昌的强。芙蓉糕、雪花糕,大金棍蜜灌甜又香。口酥、栗酥、箭杆酥,蛋糕、寿糕、玉露霜。枣泥对丝桂花酱,椒盐豆沙有提糖。薄脆云片核桃粘,梅酥瓜饯带闽姜。开汤丸子热厚饼,八批馃子酥又香。甜沫米粉糯米粥,炸糕麻花麦芽糖。豆包烧卖酥油饼,羊肉火烧牛肉汤。绿豆糊涂沿街卖,滚热的小豆腐野菜香。还有煎饼小葱蘸甜酱,管顿的包子常下乡。薄单饼卷咸鸭蛋,赶集打尖当干粮,干果仁、兰花豆,挎着篮子串酒坊。东门口的山芋瘫又烂,楼底下的酱肉就是香。东昌府三美传得远,出门人提起想家乡:旧州洼白菜汤如奶,北坝的豆腐真不瓤,著名的还有西关水,甘美赛过扬子江……”短短几句就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和谐悠扬充满文化气息的古城画卷,恨不得穿越前世今生,徜徉在那馝裹的街巷。
而如今,除了武大郎烧饼、潘金莲咸菜、十香面、拖板豆腐、烧麦、沙镇呱嗒、范怀梦烧鸽等特色小吃外,难再寻得其他特色小吃的身影。当年有口皆碑遍地开花的小吃,也在各种文明的反复中悄然发生了变化。像历经上百年沧桑的“八批馃子”、“王家甜沫”等,早已成为可有可无的替代品。现在遍走聊城的大街小巷,发现各种快餐、小吃的状况大致如此:占据主要商业街区最好位置的一定是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洋快餐,从今年开业的万达广场与大洋百货便可见一斑,伴随着的必有麦当劳或是肯德基的身影,更不消说中山路沿线黄金地段了;其次,与各大超市形影相随的是永和豆浆、味千拉面、美国加州牛肉面等餐饮品牌;再次之,就是小街小巷、居民区旁随处可见的沙县小吃、重庆小吃等小店;而“聊城小吃”只能靠在某个老旧小区里“偶遇”或专门寻找才能觅其踪影。
市民声音
希望成立小吃一条街
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风味各有千秋,并无明显的高低之分。而有的特色小吃,不但能立足本土,还能在异乡遍地开花。比如沙县小吃、长沙臭豆腐,都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而有的特色小吃,却只能偏安一隅孤芳自赏了。即便像武大郎烧饼、潘金莲咸菜、十香面、拖板豆腐、烧麦、沙镇呱嗒、范怀梦烧鸽等人们比较熟悉的特色小吃,跳出聊城,几乎很难找寻到他们的踪影。
在很多人的脑海中,“聊城小吃”已经成为陈封许久未被提及的记忆。在一些年轻人的概念中,只有零星存在,很多“00后”就更不知“聊城小吃”有哪些为何物了。
赵自强2004年毕业于四川成都一所高校,目前供职于我市一家建筑公司。他的同学来自许多不同的城市,毕业后他和舍友几个人约定,每年都去各自的家乡相聚一次。赵自广说,“江北水城”的名字在各地知名度很高,同学们早想来看看聊城的景色,品味下聊城的特色小吃,共同回味下当年上学时的感觉。为尽地主之谊,赵自强早早开始着手准备,他想让许久未见得朋友们体验下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感受,吃喝玩乐样样不可少。可是就在吃上,他犯了难。他说,聊城特色的小吃太难找,都未形成规模,外来餐饮文化占据了大半江山。
赵自强认为,作为地方文化重要载体的小吃能够更好地体现一个城市的底蕴和特色,一个城市小吃的种类越多,口味越独特,游客对这个城市旅游资源的认可度也就越高。他认为,地方特色小吃需要的标准化制作,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流程,重现特色小吃一条街是个不错的选择。记者分析认为,目前我市多数小吃仍处于分散发展的状态,以家庭作坊式制作为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本地饮食文化传承挖掘不够,这严重影响了水城小吃的整体声誉。
专家观点
传统小吃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餐饮文化,也是一个地方的“品牌”。很多传统小吃的产生还缘于一段历史典故或民间传说,传统小吃不仅仅是吃味道,更是在“品尝”一种文化。
“聊城小吃经历了百年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聊城人民的智慧光芒,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光大。”东昌府区政协文史研究员高文广说,外地人来聊城旅游,希望能吃到原汁原味的传统小吃,感受到传统饮食文化,仅凭魏氏熏鸡和沙镇呱嗒,远不足矣。
高文广先生还说:“如今,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年堪为美味的小吃,在现在人们的眼里,大多都成为很平常的食品了。但其中包含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文化精神,不能丢弃。古城保护与改造,在带动旅游业的同时,希望也能带动传统小吃产业化发展,进而将让一缕文脉、一种操守植入人们心田,这是很多人的期盼。”“聊城传统小吃的文化内涵远远大于经济成分。就好比‘北京传统小吃’和八达岭长城、故宫博物院、颐和园等文化符号都已成为首都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中外游人心目中独具特色的北京印象。因此,聊城传统小吃文化理应重点打造。”高文广说,要让聊城传统小吃突出“重围”,首先要对全市的现有的传统小吃进行梳理,将它们当做花园城市的一张‘名片’来打造;其次,通过有关部门,进一步挖掘聊城传统小吃中的文化元素,再依托市场资源将其做大。
记者 张克志
新闻链接
福建沙县小吃谋求上市震动全国
在聊城,福建沙县小吃看上去不起眼,却遍布大街小巷。很多上班族在午餐时间,都会相约着去吃“沙县小吃”,蒸饺、拌面,只几分钟时间就能端上来,价格也颇为实惠。
不得不承认,沙县小吃已经悄无声息地成为中式快餐的一个招牌,并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沙县小吃为什么能开遍全国?它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市民陈先生在吃过后总结了几个特点:低价亲民、干净卫生、味道可口,10元以内绝对吃饱,15元就能吃好。
不仅如此,福建沙县政府对小吃的推广也是功不可没。早在1998年,沙县就成立了“小吃办”,为推广沙县小吃,县政府先后组织到上海、杭州等各地开推介会,2004年沙县小吃打入上海市场时,业主开一家店,县政府补贴1000元;2007年,沙县小吃打入北京市场,前100家店,沙县政府每家补贴3000元。
据沙县当地统计,目前全县外出经营小吃人员达5万余人,年营业额、经营纯收入分别30亿元、6亿元,在当地每10个农村劳动力中,就有7个在做小吃。
尽管沙县小吃谋划整体上市的说法招致了众多质疑,可不管怎样却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沙县小吃”,绝对是超值“广告效应”。
责编:德辉
相关阅读:
·日式风格的沙县小吃店装修-深夜食堂既视感的沙县轻食2017-09-06 | ·沙县小吃都开到加拿大了,来看看正不正宗?2016-03-26 |
·品沙县小吃,你应该知道的那些民俗文化 2016-03-12 | ·第一代沙县小吃为何败走重庆?2016-03-05 |
·沙县小吃文化城被评为“福建省美食城”荣誉称号2016-03-02 | ·杭州一沙县小吃厨房起火,所幸及时扑灭2016-02-27 |
·寻味|寻找沙县小吃正宗的秘密2016-02-27 | ·沙县:行走中的美食 探寻百年传承小吃2016-02-27 |
·沙县小吃:对失足少年拉一把扶一程2016-01-26 | ·沙县小吃闯江湖的“两把刷子”2016-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