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六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小吃资讯 >浏览文章

沙县小吃老板郑盛腾“十年一梦”

2012/8/16 9:53:12 来源:沙县小吃网
0

       沙县小吃能够在大都市打出一点名堂,确实让不少人感到意外。而沙县小吃的老板们创业的艰辛,更是令人感叹。 

  2003年12月8日,第七届沙县小吃文化节举行,在县城中心的步行街一间装修古朴典雅、面积4000平方米的“沙县小吃美食城”也在热闹的气氛中开张了。 

  “沙县小吃美食城”的老板叫郑盛腾,沙县夏茂镇人,在外闯荡了10多年之后,2003年6月他回到沙县,与人合伙投资100多万元,开办了目前沙县最具规模和最高档次的小吃城。 

  谈起自己的创业历程,似乎沙县小吃才是他人生真正的开始。 

  他从1992年开始涉足小吃业,之前当过会计,与人合伙办过鞋厂。90年代初期,当时沙县流行非法的“集资会”,而他的合伙人也参与了“集资会”,最后鞋厂被抵押出去,所有的50多万元投资化为乌有。这对郑是一次极大的打击,但也令他重新寻找机会。 

  他选择了“沙县小吃”。身上只剩下一两万元钱的郑盛腾,去了他从小生长的地方厦门特区发展。朋友、同学都说,你这点钱能够做什么事?还是做点最实际的生意为好。经过几个月的考察,他发现了“吃”这个市场挺大,有潜力,也有生命力。最后在湖里区找到一个绿化地,通过关系由环卫处以建工具房的名义,搭建了一个120多平方米的简易的店铺,加上借钱共投资了3万多元。 

  郑盛腾看中的是这个店铺一公里以外就是一个工业开发区,不断地有新工厂开工,已经建好的工厂起码需要2万工人,他设想,如果有10%的工人来光顾,每人来消费1元,每天就有2000元的收入。可是开初几个月的生意并不好,两个月的时候,帮他看铺的妹妹担心得不得了,晚上坐火车,早上六点钟到沙县,郑盛腾还没有起床,妹妹就坐在他床头哭。 

  郑盛腾对自己的眼光信心十足。果然,没过多久,工人陆续进厂,小吃店的生意额陡升,从每天两三百元一下子窜到三四千元,一个月的营业额达到了10万元,而费用只需要5000元左右,其效益之好,远远超出了自己预料。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是不合法占用绿化地,10个月之后,小吃店被市政府强行拆掉,郑盛腾说,“当时我就只是提着一个高压锅离开的。” 

  但这时的郑盛腾已经赚到了一笔钱,做小吃也算是尝到了不小的甜头。1994年,他到南平市再度开店,当时只有五六家,但短短的两个月时间,突然冒出了170多家。一年之后,郑盛腾转让了自己的店铺,决定去福州发展。 

  比郑盛腾更早去福州开沙县小吃店的人还有很多,但他们都在郊区开店,贪的是铺租便宜风险小。而郑盛腾一进福州就到市中心开店,因为他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我有我自己的看法”。 

  1996年7月,郑盛腾在福州市中心最旺的东街口看上了一个店铺,房租也谈好了,房东问他你做什么生意?他说做沙县小吃,房东连连说“不行”,你这做一两块钱的小生意,能付得起房租吗?为了给房东信心,一般租铺只需付1个月押金,但郑盛腾主动提出付3个月的押金。小吃店开张10天后,每天的营业额就达到1000多元,很快又达到2000多元。 

  红红火火地经营了8年,因为要回沙县开小吃美食城,要上更高更大的台阶,郑盛腾于2003年将福州的店转手他人。 

  郑盛腾说:“我在福州开店的8年时间里,一直都在想沙县小吃该怎么上档次和规模。我觉得,惟一的办法就是引入新的经营理念。”为此,他首先是杀回沙县小吃的源头,开办一个样板式的小吃城,并将“沙县小吃美食城”作为商标注册,到各地一些成功的饮食连锁店学习取经,委托深圳一家策划公司拟订全国连锁经营的方案。郑盛腾的目标就是以精品定位,以连锁经营的方式,发展成为一个饮食集团,改变目前沙县小吃“只有星星,没有月亮”的状况。 

责编:德辉
 

关键字:

网友评论:


小吃盘店招工置顶信息
 
 
更多信息小吃转让盘店
 
更多信息小吃招工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