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六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小吃资讯 >浏览文章

沙溪河流域客家美食的特色初探

2012/9/26 9:39:47 来源:客家祖地网
0

  沙溪流域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北,全长328公里,集水面积11793平方公里,占闽江流域总面积的19.33%,全年不发生干河、断流和冰封现象。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生活便利。
  沙溪流域两岸先民绝大多数是来自古中原汉人。汉晋时局俗称“乱七八糟” :“乱七”即汉景帝时的“吴楚七国之乱”,“八糟”即西晋末的“八王之乱”。因战乱,中原汉人南迁沙溪流域避居。沙县地域最早在沙源地南乡建“沙戍”,为军队驻守单位;东晋义熙元年设置沙村县(即今沙县),管辖范围即沙溪河流域,即今天的宁化、清流、明溪、永安、三明(三元区、梅列区)、沙县等地,为客家人祖居地之一。沙县小吃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实属源远流长的中原汉族饮食文化传统的一个分支,南迁汉人来此避难生息,同时带来了中原生产、生活传统及面食饮食风俗,并与土著民的米食习惯相结合,丰富了饮食品种同时,沙县饮食文化的形成,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沙县历史上以特产丰富著称,稻、麦、豆类为沙县的三大物产,加上高梁、玉米、小米、芝麻、花生、薯芋等杂粮和猪、牛、羊、鸡、鸭、鹅、兔等畜产品,青、草鲢、鳙、鳅、蟹、虾、螺、蚬等水产,麂、獐、狸、猬、笋、菇、耳等山珍,为沙县饮食业和小吃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沙县小吃以其风味独特、荤素相宜,清淡养生,品种繁多,经济实惠而闻名遐迩,人们将沙县誉为“小吃城”、“美食城”。
  沙县小吃品种丰富,呈现出明显的客家地域特点,吸引各地来客,大体分为两大流派:一个是以城关为代表,在客家文化的基础上,受福州、厦门等沿海地区饮食习惯影响,制作精细,口味清鲜淡甜,主要品种有扁食(又叫面食、扁肉)、烧麦、花椒饼、鱼丸、豆腐丸、烫嘴豆腐、烤豆干,调味用豆豉油,独具特色。一个是以夏茂镇为代表,客家饮食文化的特征特别明显。原料以米、薯、芋等为主,制作比较粗放,口味咸、辣、酸、肥、浓、熟,除著名的夏茂牛系列60多种佳肴外,还有冬酒、水酒、腊鸭、芋包、甜烧卖、豆腐包、滚粉豆腐丸、豆腐脑、米冻皮、金钱蛋、灯盏糕、油糍、芋头粿、米粉肠、米浆猪血、蛋冻、蛋角等几十种风味小吃,夏茂人近年来发扬客家“团结奋进敢于拼搏”精神,大胆走出山门,到福州、厦门等外地开发市场,经营沙县小吃,闯出了名气,促进了夏茂经济的发展。

责编:德辉

关键字:

网友评论:


小吃盘店招工置顶信息
 
 
更多信息小吃转让盘店
 
更多信息小吃招工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