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小吃资讯 >浏览文章
沙县创新社会管理 小吃解决特殊人员再就业难题
2013/8/14 16:50:38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福州8月14日电(记者 张志滨 通讯员 肖首洲 邓书榕)在社会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因为一时冲动或是贪图眼前利益,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当他们刑满释放或接受社区矫正时,如何帮助他们不再误入歧途,重新融入社会?
福建沙县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有新招,走出一条“特殊人员”帮扶新路,给一批批“特殊人员”安排了“位子”,赢回了“面子”,增加了“票子”,社会上也减少了“乱子”。远的暂且不提,在此先从两个实实在在的例子,看沙县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特殊人员再就业。
昔日被判刑的村干部重拾自信,“特殊人员”重新犯罪率为零
沙县高砂镇的胡徳全如今真是“很有面子”,去年12月,他又在山东青岛入股了3家沙县小吃店。现在,胡德全已经拥有超过10家小吃店的股份,生意可谓是红红火火。
但这在1年前,胡德全连想都不敢想。2011年,担任村干部的胡徳全因一时糊涂,犯串标罪被判缓刑一年半,在沙县进行社区矫正。“每每见到熟人躲避的眼神,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胡德全回忆,在村里,原来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一眨眼就觉得是无地自容。
事情发生后不久,高砂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找到了胡德全,给他送上参加小吃技能培训的机会,胡德全抓住了这个机会。培训结束后,胡德全在司法所和小吃同业公会的帮助下,通过村干部、亲属的担保,申请到5万元的创业贴息贷款。
筹集到第一笔创业资金后,胡德全盘下了沙县小吃文化城的一家饭店,想要痛改前非的胡德全全身心经营这家小店。在胡德全努力下,饭店生意越做越好,经验也慢慢积累起来,他开始扩大经营,四面出击,不到一年时间,胡德全已在湖南耒阳、江苏常州、山东青岛等地入股10多家沙县小吃店。
胡德全算不得特例。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沙县外出工作的551名“特殊人员”中,共有533名成功创业,这些“特殊人员”重新犯罪率为零。
10多年老访户“忙得没心思上访”,小吃业成为帮教特殊群体发展新平台
“我每天想着怎么赚钱、还钱,忙都忙不过来,没有心思上访!”林星妹这心里话说出来有些“难以置信”。在沙县,林星妹曾是有名的“老访户”,她因不服县法院曾给她儿子李明判刑期限过长,10多年来反复上访,导致一家人的生活条件每况愈下。
2012年初,李明刑满出狱。沙县司法局人员及时登门了解到,李明会一手厨艺并有外出开小吃店的意愿,沙县司法局推荐他上了自主创业培训班,根据他的特点教授开店方法。
想开店没资金不成。于是,当地政府又积极帮助协调,不到7天就为李明申请到8万元的贴息贷款,并在江西丰城开起了小吃店。
店开起来了,可客人却很少,生意冷清。犯难的李明又向沙县司法局发出“求救信号”。沙县司法局立刻邀请沙县小吃专家、高级技师等专业人员,一起到李明店里找问题。原来,李明小吃店定位不准、灶面不卫生、口味没有江西特色等,多种原因导致生意不好。
当天傍晚,一行人带李明到当地的小吃街体验、学习,他们边吃边给李明分析别人的小吃店宾客满座的原因。临走前,小吃专家再次从店铺室内装修、小吃菜品调制和定位、经营管理等方面,给李明提出了整改建议。
如今,李明的店面焕然一新,生意有了起色,母亲林星妹也一心一意帮儿子经营小吃店。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基于沙县小吃业历经20多年,经营网点已经遍布全国,且形成了技术培训、资金扶助、政策扶持、推广渠道相配套的发展模式。沙县以此为契机,确定了引导安置帮教特殊群体发展小吃产业的创新模式。(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责编:潘巍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