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小吃资讯 >浏览文章
沙县小吃:当地政府的“隐性政绩”
2014/11/18 15:00:40
来源:凤凰网
“因为店铺绝大部分都开设在外地,这‘沙县小吃’到底产生了多少GDP,多少财税,无法准确统计。”参加两岸记者联合采访路过沙县时,“随意”且“外行”的一句问话,得到的却是上述这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
1997年起,沙县政府就有意识地打造“沙县小吃”这一特色产业,甚至上升到“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其作为政府解决城乡居民就业增收问题的一项“重点工程”大力推进,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沙县小吃”终于不但名扬全国,而且早已走出沙县,各省开办的经营店已超过2万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年营业额超过60亿元,毫无疑问,这是政府主导培育商业品牌的一个成功样板。
然而,遍布全国各地的“沙县小吃”,无论是销售收入、GDP效应乃至税收,绝大部分却并不能直接给沙县带来风光业绩,俨然有些“替他人作嫁衣”的意味。然而,沙县官方将“沙县小吃”做大做强的热情不减。目前,不但沙县小吃跻身“中华名小吃”扩大了沙县知名度,催生了品牌效应,而且让沙县群众尝到甜头——历史上曾以制作丝粉闻名的沙县高沙镇小洋村,现有登记人口1000多个,平时却只有100多老人和孩子留守,年轻人都到外地开店了,富起来了就在城里买房子,把人都接出去了。
“沙县小吃”并非“无量可考”,只是深藏在老百姓心里而已。响亮的招牌背后实际上追求和实现的是“隐性政绩”,是政府甘当“无名英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从经营者的自豪感、成就感和对政府的点赞中不难发现,“沙县小吃”品牌的成长、成熟和创新、发展,见证了当地政府务实的发展理念和为民情怀。
责编:肉粒多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