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沙县人的创业日志
我生活在成都,尽管平时我从来不去成都那些所谓的“成都小吃城”吃东西,内心也坚定的认为他们无法代表成都小吃,但每当与省外的好吃嘴朋友交谈美食,他们谈到成都小吃而产生的那种由内而外的羡慕和赞美,我还是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内心会有一种冲动,觉得应该为成都小吃的发扬光大去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
但即使如此,我也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放眼全国的餐饮市场,在小吃领域,成都小吃还是无法雄踞第一,它前面还有一个更牛掰的沙县小吃:你可能在全国主要所有省会级城市和地级市可以看到“成都小吃”的身影,但沙县小吃强悍到你几乎可以在全国所有县级城市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拒不完全统计,沙县小吃目前在全国的从业人口超过5万人,看起来好像不咋样吧?四川和河南还上百万的劳务大军呢,5万不算什么?且慢,再接着看:这5万多人仅仅只是来自福建省沙县这一个地方,占该县农村总人口的30%,当地农村主要劳动力超过一半在外面经营沙县小吃,做成的成绩就是——拥有覆盖全国的2.5万家小吃店。
别揉眼睛,你没看错,沙县的5万人在外面开了差不多2.5万家快餐店,因为基本都是夫妻档,或者父子搭档,全是以小家庭为单位在外经营,当着各自的小老板。如果再加上附件沙县周边地区,以及其他省份那些看到沙县小吃可以盈利而跟风做的冒牌沙县小吃店,一共有超过3万家沙县小吃,覆盖了全国所有县份以上的城市,乃至一些乡镇都开始出现它们的身影。
这几万家以家庭(更多是夫妻)为单位的小吃店,准确意义上是快餐店,不约而同的全都使用“沙县小吃”这块金字招牌,虽然很多福建本地人和成都人一样,压根瞧不起所谓的沙县小吃,甚至贬损为当地根本没有沙县小吃的说法,但这四个字就这么受人追捧的铺满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并且有越来越普及之势。
我自己平时很少去吃沙县小吃,站在一个吃货的角度,我觉得里面的东西都不好吃,至少不适应我的胃口,今天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完全是因为我对餐饮本身感兴趣,而沙县小吃是你要关注餐饮所不可忽略的一个现象,不管是从餐饮本身,还是从商业上,沙县小吃都拥有太多值得挖掘的东西,甚至,我认为应该有人去把它们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写专门的研究论文。
所幸“沙县小吃”是当地县政府申请注册的公众性商标,仅仅是代表地域性商业品牌,而不具有排他性的商业独占优势,否则这四个字所产生的商业价值不可估量,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商标属于个人,它仅仅只需要向每个使用此商标的店家每年收取1000元的商标使用费,这都是很不得了的一笔商业收入。
当然,站在政府角度,“沙县小吃”的价值远远不在于这点商业收入,而更多的是因为沙县小吃而解决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以及因此给当地带来的更为庞大的经济收入,据当地相关部门统计,沙县小吃的这几万经营者,每年会给当地带回去十几亿的经济收入,这些钱会全部花在当地,成为支撑当地经济,促进当地消费的重要经济来源。
因为沙县小吃在全国的高普及率,沙县当地政府和一些商业头脑特别发达的人,开始在这上面动脑筋,想把沙县小吃统一包装,打造成全国最大的连锁经营性品牌,为此,从政府到一些大型商业集团,都付出很多人力、财力和物力去布局,最终全都以失败告终:所有的道路都被堵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里面有很多学问,那些努力过而失败的人可能更有发言权,但我们也不妨有我们的看法和分析,下面是我仅仅站在餐饮经营本身上的一个视觉,说出来供朋友们参阅和讨论:
大家回想一下,你身边的沙县小吃是什么样的?也就是一个小门脸,里面可能就夫妻两人,一个很小的厨房,每天就销售那些固定的品种,夫妻两人明确分工,每天起早摸黑的去菜市场采买食材,然后同心协力的制作出来,再配合好销售出去,到很晚才关门歇业结束一天的工作,然后坐在床上数当天的营业收入。
在这整个环节里面,你几乎看不到第三方可以插入的机会,那些想整合这些门店的第三方公司,他们从哪儿下手呢?供应环节不可能,因为都是零碎的采购,而且都是小额采购,店老板亲力亲为的已经将价格压到最低,几乎不会给任何中间人留下利润空间,而且,就算是有点点利润空间,中间第三方也做不了。
因为配送辐射的范围太大,需要准备的东西太零碎,配送环节所可能产生的利润,远远无法支撑整个采买配送团队的开销,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只能是倒贴的一个生意,请注意的是千万别拿肯德基和麦当劳来作为反面例子,因为沙县小吃所要涉及到的配送品种和麻烦程度,就是十个肯德基的配送团队估计也搞不定。
来源:豪虾传
编辑:肉粒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