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过冬至的沙县小吃业主们,还记得“糍仔”吗?
明天是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冬至,也是北半球一年当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沙县人对冬至备加重视,还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在沙县,每到这一天,老百姓亲睐于纯手工磨制的圆子。
每到冬至,沙县卖糍粑的推点前人头攒动。每年的这一天,糍粑最好卖。沙县人立冬、冬至,还有大年三十都吃这个。象征着平平安安,甜甜蜜蜜的度过冬天。
而一些讲究实惠的顾客也喜欢称上一两斤糯米粉,买好陷料,自己回家动手包。因此,冬至这一天,沙县的糯米粉也特别好销。
沙县的汤圆,有两种,一种是用糯米磨浆,吊干成米粉,制作时用冷水化开,捏成小窝,包入馅心,再搓圆、煮食。或不包馅,实心,搓成小粒,煮熟后捞起,洒上白糖即可食用。沙县城区人叫“糍仔”。一种原料为籼米,将籼米磨浆,吊干成米粉,制作时用冷水化开,搓成实心的小圆球、煮食,称“丸仔”。
时代在发展,虽然现代人对节气的观念已不如古人来得强烈,但冬至养生、进补的食俗文化依然在沙县广为流传。
“冬至这个节气它就要是适应农耕社会的,我们沙县原来是个农业县,节气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是非常大的,现在随着我们现代化的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有关农业方面的观念就比较淡薄了。但是节气对人体的养生还是很大的,所以老年人在冬至以后特别要注意保暖,养生。”
1、坯料:上白糯米1000克。
2、馅料:猪板油215克、白糖425克、黑芝麻600克。
1、上白糯米1000克洗净浸泡至米粒松脆时加水磨成米浆吊干。
2、猪板油215克、白糖425克、黑芝麻600克,拌匀搓透成馅,分成100粒馅心备用。
3、取干浆100克加少量清水,和成粘剂煮熟,与其它干浆一并揉和成粘浆剂,分成20克一个小剂,捏成凹形,包馅收口成生坯,水烧开,下生坯煮,待浮起时,点1~3次水,再烧沸捞出即成。
成品100个,加白糖500克、糖桂花2.5克,分成10碗,每碗10粒。
1、主料:糯米500克、粳米500克。
2、辅料:猪腿肉1750克、上等酱油150克、味精10克。
1、糯米、粳米淘净浸泡2小时加水磨浆吊干掰散。
2、猪腿肉剁细加酱油、味精调匀成馅。
3、取干浆100克加少量清水和成粘剂煮熟,再与其它干浆一并揉和成粘浆剂,分20克一个小剂,捏成凹形包馅收口成生坯,水烧开下生坯煮,待浮起时点1~3次水,再烧沸即成。
1、其制作的诀窍是采用饮食业面点制作的“煮芡法”,即将粉团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先用开水煮熟,再与生粉揉在一起,增加了粉团的粘性,使皮不会破裂。
2、炸元宵:当油温上升到高温,元宵受热淀粉糊化,表皮变成一层硬壳时,硬壳壁膜结构严密,内部产生的气体不能逸出,当气体越积越多,内部存不下去的时候,气体就要冲破元宵硬壳而出,造成“放炮”。防止办法:待表皮炸至坚硬时捞出,用手勺逐个敲打表皮,使硬壳破坏,放出内部所积气体,边炸边敲打边放气,就不会产生“放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