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的原材料居然是这样种出来的!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们忙着春耕春种,三明市农科院药用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也没闲着,正张罗着新一年的“春种”。只不过这些科研人员不是忙碌在田间地头,而是忙在实验室里。他们正忙着种植沙县小吃的原材料。沙县小吃的原材料居然是种出来的,小编还是第一次听说,不知道您是不是和我一样呢?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这里可是科研重地,平时很难有机会参观的。
▼
小编所指的“春种”就在这里,科研人员周建金和同事们正忙着做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
▼
什么叫组织培养?小编来科普啦!
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植株!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是指组培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听起来似乎有点抽象复杂,小伙伴们不知道听懂了没。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工种植的方法,形成更具经济价值的再生植物。
周建金最近在做的就是沙县小吃原材料——细叶青蒌藤的组培,这些植物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的一家企业提供。从春节过后,周建金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完成一千瓶植物的组织培养。
▼
三明市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 周建金:“药农去把它收过来,药农那边就比较杂,叶子长长的也有,叶子圆圆的也有,有些长势也不整齐,所以想通过我们看看组培能不能做得更好一点。”
小编要再次科普了,重点介绍细叶青蒌藤:
细叶青蒌藤是沙县小吃传统药膳调味秘方的重要成分。据沙县小吃办统计,分布全国各地的沙县小吃店对细叶青蒌藤干品每年消耗量在100吨以上,主要依赖野生采摘和扦插繁殖。如果能将它进行组织培养,产量将大幅攀升。
三明市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 周建金:“我们一年四季培养室温度都是在25℃左右,那平常我们外面温度四季都有变化,那这样我们四季都可以生产,这个就是说它不受季节影响。第二个就是量会比较大。”
通过组织培养,一年后,单株细叶青蒌藤就能扩繁出一个产业所需要的种植量。农科院组培结束后会将这些植株返还企业,以林下套种等形式种植。
三明市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长 叶炜:”就是可能他们企业对药用植物的鉴定啊种苗繁育以及一些植物特性的了解,相对我们来说会比较不足一些,那我们就双方取长补短,我们在栽培规模上可能会不足一些。通过企业他们构建市场,构建这种产业链,然后我们在中间提升他们的市场竞争力类似这些东西,然后就是强强联合。“
真没想到三明农科院的科研工作居然还和咱们的沙县小吃挂上构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农科院组培获得的细叶青蒌藤不论在产量还是质量上,都将具有很高的优势。
来源: 沙县广播电视台